道·四川(60)丨兴文:石海奇观 苗场风情

文章来源:

发布时间:2022-10-24

兴 · 文 · 县


【兴文,古夜郎之边邑也。世为僚僰所据,昔者僰王起义,气动山河。今苗家聚兴之地。其地有石海奇观,闻名遐迩。天坑漏斗,世所罕见。山存古僰之气概,水纳苗家之灵韵,幽然天地,令人驻足。】


1.jpg

△   兴文概述  杨君伟 书


2.jpg

▲ 局部


3.jpg


宜宾的神秘感大都来自于市南部几个区县,从前这些地方虽算不上僻壤,都是偏远的穷乡,直到近些年方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。其中的兴文县,翠山铺碧,流水挂天,幽然之处近若原始。在如今人与自然大多隔绝的城市生活里,这样的环境成为无数人心向往之的地方。不需多做什么,只置身此处,凭竹林之风撩动鬓发,让飞瀑之雾打湿裙裾,那一刻,这个县域上千年的历史都融入眉间心上。

兴文县的历史其实与宜宾的其他区县差不多,尤其是南边的几个区县。最早时,如今兴文县境域其实是古夜郎国旁的一 块小邑地。夜郎覆灭之后,就成为僚人的聚居地。汉朝设南广县,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宜宾南部大都被蛮人占据,南广县名存实亡,兴文县域自然也成为蛮僚杂居之地。唐朝时,这里为羁縻地,名为晏州。

明朝万历元年,僰人阿家三兄妹起兵造反,占地称王,朝廷起兵十四万征剿,几个月后,明朝将僰人叛军压缩到今兴文境内的九丝城。此城地势险要,与合江的钓鱼城有异曲同工之妙,高山之上,易守难攻,明朝将领费尽心力才攻下九丝城。

如今九丝城上尚有一块《西关口石刻》碑记,其铭道:

万历元年冬、十月既望,四川右布政使四明冯成能,副使渤海李江,参议嘉禾沈伯龙同登九丝城,当天兵大捷,为经略万世宏图也。维时风卷长云,日开阴谷,相与酬觞绝顶,跃剑悬崖,俯视万灶星屯,蛮巢鞠为焦土,望西南诸夷扼塞,尽在目中。诚千古奇观,是用勒石,以志不朽。

————纬川冯成能书

西关口便是九丝城山崖之下的一个关口,这里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。记述着这段西南境域之内的重大兵事。如其中刻有一首诗:

荡寇崇朝升峭壁,同来睥睨接钩陈。

扶桑日出乾坤辟,玉垒云堆虎豹屯。

沃土已归神禹贡,中兴重拓鬼方宾。

欢谐瘁为诸文武,胜军新回万壑春。


4.jpg

△九丝之战颂诗  杨君伟 书

5.jpg

△ 局部


此诗是九丝之战第二年朝中大臣视察,此间官员陪同之际所作的颂诗,诗中满是对明军胜利征服僰蛮的歌颂。然而九丝之战后,僰人几近灭绝,土地也血屠一片。不过此战之后,境域之内也经久再无大型战事。朝廷于是取“偃武修文”之义 ,改当时的戎县为兴文县,这也即兴文二字的来历。

九丝城如今也是兴文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,这里有一项奇特的民俗,称为僰道铁桩戏。据说是在九丝之战后,朝廷为了嘉奖归流的兴文民众而创制。这项传承三百多年的技艺,业已是宜宾重要的非遗。一座四方小台,其上树立一根高达十八尺的铁桩,演员穿上戏装,绑在在铁桩上,踩成三级人体。数个大汉抬着台子游街表演,锣鼓奏响,戏曲演员舞动枪棒兵器,别具风采。铁桩戏融戏剧、杂技、舞蹈、鼓乐等艺术表演形式,在兴文,这样的场景已成为独特的记忆。

如今在兴文县尚有许多关于僰人之战的印记,其中的僰王山便是重要的遗址。僰王山上有僰寨、古城墙、大小寨门,在史料记载中,除了明朝的阿氏三兄妹起义外,早在北宋政和五年(公元1115年),僰人也曾有过一次起义。这次的首领名为卜漏,僰王山便是起义之地,不过这次起义很快被宋军打败,卜漏在僰王山不远处的插旗山被招安。

僰王山青翠满覆,寿山湖平如明镜,湖光山色,令人心旷神怡。走入僰王山中,你可见一线天流下如长线般的瀑布,飞雾氤氲,落入幽涧。一路行来,绿竹悠悠,清风习习。很难想象,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当年竟有一场刀与剑的纷争。

僰人虽然灭亡,但僰人的习俗和信仰并未就此绝迹。僰人曾有一种重要的节日,名为槌牛节。节日这一天,僰人会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,僰人族群在最高祭司的主持下,将牛槌晕,然后割下牛头祭天。这是僰人至高无上的礼节,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与风俗。这些在僰人留下的壁画之中有着生动的体现。槌牛节并非只有一天,而是会从九月初一至初九持续好几日,槌牛节的最后一天是赛神节。僰人们希望能获得神的赐福,有赛神之力,因此这一日除了祭祀之外,还会进行盛大的狩猎。如今时过境迁,古老的祭祀场景虽再难见到,但赛神节依然保留,成为兴文县一项独特的人文旅游项目。

到这一日,兴文县的人们会换上僰人的服装,奏响铜鼓,欢歌起舞,祈神祷告。他们围绕火堆,昼夜狂欢,时而号角声声,人人尽欢。


6.png


人们听闻兴文,大都从其石海而始。兴文石海,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1983年12月30日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到这里视察,留下了“天下奇观”之评。石海之状貌,嶙峋难述。苍山掩映之中,时而露出一段峭壁绝巘,其上痕迹如若兽挠,又如长河击石,断面光整。有的在绵延的树丛中异峰突起,形如插笔,有的如凝固的浪潮,绵延四面八方。行在石海之中,时而能穿进幽深峡谷,举头望去,唯能见一线天空,再度深入,或又进入一片杳然石洞,其中钟乳成林,水波之中觳纹渐起,整室光怪陆离,如梦境一般游离。不知何时,走出这幽暗空间后,转眼便可见巨大的天坑,数里地陷,好似天星砸落而成,令人叹为观止。

除却石海的自然之奇,这里的人文亦是独特。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,苗族人口约四万人,大部份居住在石海景区内。苗族支系繁多,按照服饰的颜色大致能分为“红、白、青、蓝”等支系,聚居兴文石海的苗族属白苗,亦称花腰苗。他们居住在石海之中,保存着自己族内的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。他们大部分来源于贵州、云南,后来流入县域,在此定居。长久以来,这里的苗族都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,或以捕猎为生。新中国成立后,逐渐融入现代生活。

石海苗族人人喜欢唱歌跳舞,婚丧嫁娶,田间劳作,歌声都是最好的表达。而且他们喜欢吹奏芦笙,吹奏时脚踩拍节起舞 。芦笙清雅柔和,似抒情小曲,淙淙流水;合奏则高昂激越,加以锣钹声和鸣,回荡空谷,似无数奔马呐喊奔驰。他们喜爱狩猎,射技非凡,牵黄负弓,几乎不会空手而归。他们喜爱吃咂酒,环绕火堆,池锅煮肉,一罐好酒插上小管,轮流咂上一口,尽兴之际便吹起芦笙,老幼同欢。每值岁首,他们便会登上山丘,竖起花杆,尽情演奏芦笙唢呐,以祈求人丁兴旺,粮食丰收。

兴文县物产丰富,这里有许多出名的特产。最为出名的当数兴文乌骨鸡,这种鸡浑身乌黑,从羽毛到内脏几乎全呈乌色,然而这种鸡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口感细腻,一直以来都是食客所喜爱的佳品。据《兴文县志》记载,以及宜宾出土文物陶鸡等资料表明,乌骨鸡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曾被叫做“僰国乌雏”。到兴文,吃一顿乌骨鸡几乎已是共识,而这也成为踏足此地,感受僰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环。

曾见过兴文一位语文教师所填一阕《水调歌头》,那即是兴文很好的概括,其词为:

天地荟文远,大坝起高装。高台亮锦红绣,桩顶女童翔。技艺新翻川剧,移动游街嗨唱,背景自天光。容态曼骁勇,飒爽气昂昂!

芦笙吹,春风动,会文昌。鲵源胜地,万方云集聚苗乡。味喜乌鸡腊肉,苗爱鲜衣夺目,戏外话农商。但愿人皆乐,千里共兴邦!


7.jpg

△ 《水调歌头》 杨君伟 书


8.jpg

△ 局部


这个古县的过去充满了热血,她的信仰无比神秘。这片土地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,如今已成苍山碧水,自然在此,人文留斯,这里有极致的视觉震撼,也有奇妙的民俗体验,在四川,你不可错过兴文。


    五言·兴文

望川

绿竹行尽处,山岚隐桃源。

清风鉴山幽,杳谷驻时寒。

石海惊鬼斧,飞瀑挂九天。

独行林藏径,世外享流年。

僰国凌云义,九丝战尘烟。

千古声激壮,四时气浩然。

铁桩绎今古,赛神酬英先。

苗场彤日起,芦笙向天传。


9.jpg

▲ 《五言·兴文》 杨君伟 书


10.jpg

▲局部  


Ending /

四川,这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地域,是一个无法窥其全貌的整体,它浩如沧海,横跨经纬,有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如今仍在沉睡。然而当我们走进四川的区县,宏观的东西突然变得具体,清晰地映入眼中。

请与我们一起探寻183个不同的天府人文密码。
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迎宾大道8号

TEL:028-87644816

EMAIL:scyjwh@163.com

扫一扫 关注我们

© 2022-2030 版权所有 四川远近文化 备案号:蜀ICP备11005816号-5 文网文:川网文[2019]